大河報·豫視頻記者祁驛耿子騰解元利史歌文耿子騰攝影
車展看什么?看熱鬧更看門道,看新車更看趨勢。在4月車展季里,車企的戰略規劃在新出行時代對消費者有哪些影響?又有哪些新技術新趨勢引領行業?河南汽車消費將發生哪些變化?2023年4月,上海車展和大河車展的車展季,就像一個行業放大鏡,聚焦、引導著汽車行業的變化。
新興的中國品牌汽車帶來巨大沖擊
上海車展上最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來自于不同國家車企的高管與經銷商們密集出現在國產車的展臺上,寶馬半個董事會的成員與主要業務線的負責人包了兩架飛機來到中國,大眾汽車也包下兩架飛機,將集團及大眾汽車品牌、奧迪、保時捷的董事會成員帶到了上海;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據稱從德國帶來了近300人的團隊參展,豐田、本田、現代汽車也有超過100人的管理層和業務團隊參加上海車展。
新興的中國品牌汽車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仰望U8、蔚來ES6、小鵬G6、極氪X、問界M5智駕版等新車,熱度超過了合資車企,更多的自主品牌,瞄準的是以往被合資品牌霸占的20萬~30萬元的高端市場。比如廣汽埃安旗下全新昊鉑品牌的純電中大型轎跑HyperGT,預售價格為21.99萬~33.99萬元。吉利的領克08首次搭載FlymeAuto車機,以提升智能交互體驗,動力則全系采用插電混動系統。
新車開發變快,爆款單品的時代結束了
國產車讓國外車企高管集體學習,不光是因為輔助駕駛、巨大的觸摸屏及其他電子創新技術成了國外車企追不上的優勢,還在于生產優勢。在歐盟的排放政策下,歐洲制造的電動車比中國制造的同類汽車貴40%左右,而歐美開發一臺車要7年左右,國產車企的速度則要快得多。
押寶中國成為所有國際車企的選擇,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直言,“今天誰能吸引中國消費者,明天誰就能拿下世界”。大眾集團表示,隨著新車開發節奏加快,降價壓力也越來越大,到2026年,將再推出10款電動汽車,并將新車開發時間縮短近40%,以跟上發展更快的中國競爭對手的步伐。
從各家公司產品推出的節奏來看,外資車企最終完成全新純電平臺車型量產的時間節點為2027年。“爆款單品的時代結束了,今年起中國車企必須要降本增效,必須要建立起面向70萬~80萬輛規模的產品、渠道和團隊,才能在殘酷的淘汰賽中活下來。”汽車行業觀察員孫少軍表示。
汽車科技配置開卷了
當國外汽車行業高管打開車門,看到的是很多車配備面部識別、激光傳感器、按摩椅和創新照明技術,駕駛艙內有大屏幕,可以手勢和語音控制,當然少不了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
記者在車展現場發現,高通8155座艙芯片逐步成為15萬元左右及以上產品智能座艙標配,大尺寸車內屏幕/液晶儀表、HUD、音響系統、冰箱等座艙內部科技性、舒適性配置紛紛出現在新車型上,而且價格已經不再高高在上,可以預見的是,今年下半年,缺乏科技配置的車型,將在河南市場進一步遇冷。
在自動駕駛領域,很多瞄準L4級甚至L5級自動駕駛的企業,因為成本之巨,以及所需要的技術、政策等要素之復雜,開始回歸城市NOA(城市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華為發布ADS2.0算法,宣布無圖城市NOA功能有望在2023年Q3開始在國內落地;理想汽車發布“雙能戰略”,3DMAX3.0的城市NOA輔助駕駛將于2023年Q2開始推送,年底前完成1000個城市的落地推送,能夠徹底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小鵬汽車發布“XNGP”系統,視覺為主,雷達為輔,重感知、輕地圖的城市NGP方案。易航智能發布了NOA功能,預計在2023年Q2完成開發。百度Apollo發布CityDrivingMax使用視覺+激光雷達以及輕地圖的方式來實現城市NOA功能。
顯然,作為國家級中心城市,鄭州,乃至整個河南,都會是城市NOA重點覆蓋區域,也將有可能在新一輪的市場搶位戰中獲得自己的機遇。
新能源車崛起,河南迎來新機遇
就在上海車展進行的同時,4月25日,富士康科技集團新事業總部揭牌儀式在鄭州舉行,富士康母公司鴻??萍技瘓F董事長兼CEO劉揚偉在現場表示:“面向未來,我們要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
富士康新事業總部位于鄭州市中原科技城北龍湖片區西部區域,項目共計173畝,目前已批回兩宗地約131畝,設置有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心、EV(電動汽車)制造發展中心、電池技術發展中心等,這就讓“造車”成了富士康,乃至全河南的新機遇。
從上海車展到大河車展,一方面是新能源車從電池到整車再到智能駕駛等多環節技術不斷革新,產品不斷迭代,一方面是傳統的燃油車生產大省遇到轉型壓力,或降價促銷,或全力轉型電動;讓河南看到了換道超車的可能。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之一,在消費端,新能源車銷量和滲透率不斷增長,鄭州、濮陽、洛陽等多個河南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過30%,高于全國20%的平均水平;在生產端,全省現有整車生產企業17家,年產整車超過58萬輛,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工業的新賽道、新增長點,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重點培育,努力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研發、銷售基地,是河南汽車產業難得的一次換道領跑機遇。”相關人士指出,2023年將是河南汽車業“換道超車”歷史性機遇的關鍵年份。
2023年以來,河南省財政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精準發力,累計下達專項資金10.97億元,支持制造業換道領跑數智發展,其中,汽車無疑凝結了全河南的希望。
政策持續支持,促汽車消費加碼
4月19日至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帶隊赴上海重點企業現場調研,召開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深入了解企業研發生產情況,分析產業運行態勢,研究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
辛國斌強調,下一步,要繼續全力做好穩增長工作,認真研究制定、適時出臺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有效政策,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完善政策體系,推動研究并盡快明確2023年后車購稅減免政策,制定加快充換電建設、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支持政策。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多部門也紛紛表態,將下大力氣穩定汽車消費。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4月19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正抓緊研究起草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文件,主要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提升服務消費、拓展農村消費等重點領域。將下大力氣穩定汽車消費。國家發改委將加快推進充電樁和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鼓勵汽車企業開發更適宜縣鄉村地區使用的車型。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今年3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消費有“四大金剛”:汽車、家電、家居、餐飲,占消費的四分之一,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點領域。今年將在落實好政策的同時,積極出臺新政策措施,比如指導地方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優化充電等使用環境,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消費。